多赢一地"--"贵州山区增收脱贫

2020-07-24 11:08   来源: 环球网

在攀州市鹿竹坡村的梨园里,村民们把小黄江种在梨树下。(新华社记者石前贵摄)


新华社贵阳7月23日电(记者史启贵)"土地或那些地方已经改变了种植方式,效益也会大不相同。在土地综合利用方面,种植了20多年的潘国福深受感动。


在占土地面积百分之九十二点五的贵州,土地资源是宝贵的。近年来,贵州的一些山区为了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,对土地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探索。


潘国福,45岁,住在贵州省兴仁市汇龙镇杨家湾村。作为一个贫困家庭,近年来,潘国福因发展大麦稻而失去了贫困家庭的"帽子"。


今年,潘国福把所有的大麦米和潘国福租的十多亩山一起种下,预计收一万多斤。从目前的价格来看,估计每斤三元,一万多斤卖三万多元。算了今年的收入,潘国福嘴角笑了笑。


为了增加收入,他还在大麦米田种了大约4亩洋葱,每亩产值约6000元。


由于地方政府推动的"双赢"产业结构调整,潘国福一家摆脱了贫困,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,惠龙镇开发开发了"大麦粒米+洋葱头"、大麦粒米+茶、大麦粒米+茶+洋葱"等。


我们镇的主导产业是大麦米。"我们要大力推广大麦米和大葱、茶的种植,争取在2018年取得更多的胜利。"回龙镇党委书记陈洪志说。


陈洪志对记者说,近几年来,由于中国洋葱价格偏低,一些老百姓不愿到田里去采摘。陈洪志对记者说,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是选择准确的产业,寻找市场。


为解决群众的忧虑,兴仁市建立了大麦产销一体化产业链,成为中国主要的大麦产区之一。同时,当地还引进了一家食品企业,走船舶出海、卖洋葱到日本、韩国和东南亚市场的道路。


陈洪志说,惠龙镇作为兴仁市大麦稻的核心种植区,种植了五万多亩大麦米和五千多亩洋葱。大麦粒米的套种就像阴矮洋葱,因为产量季节不同,不会影响各自的产量,这样,每亩土地产值可达一万多元,使该镇增加了8300多户,人口增加了34000多人。


雨晴,利用土层不干,盘州宝田镇鹿竹坡村村民胡成联在自己的田里忙着养肥小黄江。


我家在这两英亩土地上种植梨树已有十多年了。今年,我们种植了小黄姜。目前,估计还可以再增加一万元收入。"胡成莲说,当地小黄姜的质量,过去常常散落在田边吃自己的,现在价格不错,所以在果园里种了几亩小黄姜。


几年前,夏敏金作为鹿竹坡村的一名大种植者,种下了40多亩梨树,今年在果树下种了大约20亩小黄姜。


几个品种的共同发展,不仅可以抵御某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,而且还能增加土地收益。"夏敏进说,根据往年的市场情况,今年他可以种植20亩小黄姜,可以增加五六万元。


除了耕地,在森林资源丰富的贵州省,如何利用森林下的土地也是增加群众收入的关键。今年年初以来,全县脱贫的安隆县利用林地发展了细菌和医药产业。


按照计划,安隆县将在森林下开发24000亩细菌药物,涉及该县9个城镇(街道)。实施森林细菌药物项目后,有望解决数万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。




责任编辑:yt498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科技周刊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